《行为经济学小红书》(1)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2023-08-15 09:30:48 来源:个人图书馆-巨蟹座思考者


(相关资料图)

即使没有学过传统经济学的人,对于有些经济行为,也会感觉颇为奇怪。比如在买东西的时候,购买者很可能知道标不标“原价”,“打折价”都是卖家想要的卖价,但是标了“打折”的确可以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原价”帮你输入了一个“价格的起点”,你的头脑会自动以此比较,就产生“赚到”的判断,从而产生愉悦感。显然,这个神经活动过程是非常“不理性的”,然而,它却是大脑的常态。在舞台表演的时候,制作方会派几个人到观众中去,他们根据舞台情况带头鼓掌,其他普通观众也会跟着鼓起来,如此节目氛围会好许多,演员即使知道有“熟人”带领,也会情绪激发而表演得更好。我曾见路边赌博游戏,数个人围在一起,不断有人参与游戏并赢到了钱;经验丰富的人知道,那些人都是“托”;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会去玩,结果自然是输钱。那些献血车若能够预约几个人先到排队,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人来自愿献血。人会不由自主跟随别人的行为,也就是从众的心理,这是从“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的。在现代社会,从众既可能为群体提供福利助益,提高经济效率,也可能是人们不理智行为的原因。以传统经济学为“基准”,人们的这些不符“经济人”的行为即被经济学家称为“偏差”,经济领域不符传统经济学预期的即为“异常”。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有大致相同的“异常经济行为”,那是否表明传统经济学的考虑的和预测才是异常的呢?传统经济学像理想主义者,“希望”人们“理性”地实现最优,但当行为经济学探寻到行为后的动力源时,却发现同一个动力在某些情况下使人接近“理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却使人与“理性”背道而驰。为了在自己的抽象世界里“自圆其说”,传统经济学险些忘记了人是复杂的,由其组成的社会也是复杂的。人不以经济为生活唯一,人类群体也不是。行为经济学的最大使命可能是为让经济研究重新回到人类社会的运动之中。

标签:

上一篇:金风科技08月14日被深股通减持127.01万股
下一篇:最后一页
概念
平台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