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春雨润民心,深圳市龙岗区精心打造优质高效便民“法援圈”

2023-08-29 22:25:04 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张玮玮通讯员司新宣张谭荣黄世茂/

法律援助作为政府的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保障贫、弱、残者平等地实现其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也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全方位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让法治的“及时雨”浸润更多人民群众的心田。


(相关资料图)

提升服务,夯实“应援优援”落脚点

丁先生因工伤致残,与用人单位发生了争议,希望通过法律援助帮助其维权。

龙岗区法援处接到申请材料后,从劳动者利益出发,实行速受理,速审批,速指派。同时,考虑到受援人居住在坪地街道,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龙岗区法援处迅速协调街道司法所和社区法律顾问,为受援人提供“零跑腿”法律服务。

“特别感谢龙岗区法援处和坪地街道司法所这么用心帮我解决难题,他们的服务真的太温暖了。”丁先生说道。

近年来,龙岗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凸显法治功能特色,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不断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援便民服务,打造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区有中心,街道有站,社区有室”三级联动、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援服务从“应援尽援”向“应援优援”转变,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人,让正义触手可及。

此外,龙岗区司法局通过开展周六“不打烊”服务、增设法援工作站、推进法援进社区、进园区等诸多惠民利民举措,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方便更多群众就近、高效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群体化、疑难化的状况,龙岗区司法局主动前移法律援助服务阵地,积极探索“法援+”模式,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促进纠纷多元化解的积极作用,为定分止争按下“快捷键”。

走近群众,把握“便民服务”着力点

“我想咨询一下,如果我在送餐过程中受伤了,怎么处理?”“麻烦律师帮我分析一下,我和平台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为进一步保障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今年,龙岗区法援处以天玑城暖蜂驿站为阵地,设立法援工作站,全力打造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调解服务等法律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法治驿站,让快递、外卖小哥从城市的“送货人”变成暖心法律服务的“收货人”。

一直以来,龙岗区司法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法援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温暖民心,全面加强法援工作站点建设,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援服务。

今年3月,龙岗区司法局联合龙岗区教育局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成立全市首个“法律服务+心理辅导”服务站,组织公益律师、心理老师为在校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和心理疏导等服务,有效构建起“法律+心理”一体化引导体系,以优质、贴心、及时的法律服务护航学校高质量发展。

此外,龙岗区司法局还推出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拓宽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高效落实市域通办、承诺办,打造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衔接通道,为符合条件的受援人提供司法鉴定费用减免,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创新举措,主攻“提质增效”关键点

“真的太方便了,以前想要申请法律援助,还要上网到处搜地址、联系方式,现在只要打开‘i深圳’,辖区法律援助点联系方式及位置一目了然。”一名受援群众说道。

近年来,龙岗区司法局依托科技赋能,开启为民服务“加速度”,助推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档升级。去年,龙岗区法援处在“i深圳”绘制了覆盖全区134个法律援助站点的电子地图,群众可以通过法律援助地图快速查找离自己最近的法律援助站点,并同步获取地址、电话号码、开放时间等信息。

“我们还在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有深圳首个‘互联网·无人律所’,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法律咨询服务。”龙岗区法援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无人律所类似于银行ATM取款机的小小玻璃屋,群众用身份证验证进入玻璃屋后,在机器上选取自己需要咨询的法律类型,便可即时视频接通专业律师进行咨询。

此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设置了“机器法官”——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系统通过选择式问卷的方式引导当事人录入案件信息,并对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评估诉讼风险,给当事人提出合理建议,引导群众更加理性地参加诉讼,有针对性地满足了群众对法律服务的切实需求。

法律援助为民生,法治阳光暖民心……龙岗区司法局这一项项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举措均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标签:

上一篇:马踏飞燕是什么寓意
下一篇:最后一页
概念
平台
应用